• 旧版回顾
  • EN
  •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汕头日报】弘扬侨乡文化 传承潮人精神 ——专家学者畅谈潮汕侨乡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2020-11-17 09:33

11月15日,w88win优德中文版潮汕文化研究中心30周年活动暨首届潮汕历史文化高端学术论坛在w88win优德中文版召开,来自中国华侨华人研究学界、国际潮学研究学界的多位著名学者共聚一堂,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考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心得体会,深入研讨“潮汕侨乡文化及其现代意义”的学术课题。借着难得的机会,记者专访了其中三位学者,聆听他们就汕头如何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侨”的文章所提出的真知灼见。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春声:

地方文化传统对“侨乡”形成具举足轻重作用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春声在学术报告会上受邀作主旨发言,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本土文化资源与“侨乡”社会特质》的演讲,本报记者对陈春声教授的采访也围绕“侨乡”文化资源等若干问题而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时指出,潮汕地区是w88win优德中文版国著名侨乡,‘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陈春声告诉记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深入开展潮汕历史文化研究,理解“侨乡”文化历史价值及其现代意义的根本遵循。

陈春声认为,19世纪60年代汕头开埠以后,民众的海上活动明显地帮助了本地人在海内外的移民及其社会网络的发展。随着汕头开埠和韩江流域人民更多地移居海外,韩江中下游地方社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侨乡”的特质,这种特性不仅表现于百姓的日常生计对华侨汇款的依赖,也不仅仅反映于华侨对故乡工商业的投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地方社会权力格局及其“合法性”的变化表达出来。具有跨国活动性质的华侨和商人,在许多方面起着与传统时期乡绅类似的作用,在侨乡的社会事务和公共管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陈春声表示,侨批除了带来已有许多研究者感兴趣的大量侨汇之外,其作为家信的文字内容与整个社会生活变化的关系,也值得深究。在近百年时间里,每年就有上百万封与个人和家庭生活有着内在关系的家信,频繁往来于海外移民的故乡与海外移居地,潜移默化之间对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把‘侨乡文化’理解为某种生活方式的整体,理解为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传承不替的某些或某类习俗,那么,批信所包涵的内容,可能常常在无意之中更深刻地反映了侨乡社会的内在秩序。”他表示,无数不知名的普通人在有关日常生活琐事的通信来往中,影响和“创制”了地域社会的文化面貌。

民国年间,韩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文化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与侨居于环南中国海周边地区的乡亲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人们的观念,很容易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与一个与海外世界有着紧密联系的网络之中。陈春声认为,作为外在的研究者,不应过分强调所谓“华侨”与本地居民的差别,也不应片面强调侨乡对海外文化的被动的接受,更没有理由以“近代”和“传统”之类的简单的二分法理念去对应地看待海外与故乡的文化环境。陈春声表示,如果回到侨批所呈现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之中,自然不难发现,当时人在面对日常生活时,并未表现出后来的研究者所刻意描述的这种“紧张”,更多的是感受到社会内在的某种和谐的法则。正是在这种自然的、非戏剧性的日常交往中,所谓“侨乡文化”才得以深刻而长远地被创制出来。

陈春声认为,在这个意义上,“侨乡”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建筑或文化“景观”,也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生活方式,它更重要地表现为一种社会权力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而地方的文化传统,在“侨乡”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东省政府参事,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汕头市华侨历史研究会会长林伦伦:

侨批是海外华侨爱国爱乡最有力的物证

广东省政府参事,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林伦伦在学术报告会上作主旨发言。会后,就“侨批与潮汕社会发展”主题,记者采访了林伦伦,从“侨批的产生和发展史”到“侨批是潮汕社会发展史的物证”进行一番访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林伦伦表示,将认真学习、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继续努力做好华侨史研究。同时认为,要深入研究挖掘蕴含在侨批里面的浓厚家国情怀和独特文化教育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老一辈海外华人在外艰苦拼搏和讲信誉守承诺的侨批历史,感受侨批故事的魅力。

据林伦伦介绍,“中国侨批”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潮汕、江门和客家地区,以及福建厦门、漳州、泉州和福州等地区,数量在19万件左右,汕头的侨批文物馆馆藏有近12万件。因其具有“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的重要价值,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极其珍贵,具有独一无二和原生态的价值。2013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谈及侨批产生的原因,林伦伦告诉记者,以前出洋侨民大都知识薄弱,不谙文义,其每月一次或数月一次汇寄家属之款,既不知汇兑方法,国内乡村又无确定门牌号数,此类函信为邮局所无法送递者,历来托由批局办理。批局以承寄信件而兼营汇兑业务,相沿至今。

“方便、准确、可靠和诚信是侨批特点。” 林伦伦说,侨民或收款人大都知识薄弱,不谙文义,批局能代为缮写,非常方便;国内乡村无确定门牌号数,邮局无法送递,批局却能妥为投递;而且非常可靠,一定要当索得回信为收据;华侨欲汇款而无现金,批局也可替为垫汇,非常讲诚信。后来,就有了“水客”,这些“水客”往来于内地和海外做小量买卖并替侨民传带款信的人。17世纪初就有水客来往于南洋、美洲和闽粤两省的口岸之间;到19世纪,由于路途遥远和银行的出现,来往美洲的水客便停止了营业,但南洋的水客继续营业。全盛时期,潮汕地区的水客,数以万计。“数以千百万计的侨批,不仅是一张张汇款凭证,而且是社会历史真实的见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林伦伦表示。

“捐资助学是潮人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林伦伦表示,光绪后期,华侨捐资兴学已经不绝于载。据李宏新主编《潮汕史稿》一书梳理了自1877至1949年有侨资捐赠记载的学校,计得60所,其中属于现在的汕头市市域者有23所,但也仅仅是史料有所留存的而已,远非全部。“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这些华侨的捐资,大部分是通过侨批汇款的。”

潮人具有勇于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从樟林古港红头船到汕头埠轮船,漂洋过海谋生的潮汕人数以千万计算,经历了数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磨炼形成了勇于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林伦伦认为,汕头自1860年开埠以来,就有“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的美誉,尤其是经过经济特区40年的奋进发展,如今,汕头已成为一座现代化滨海城市。“w88win优德中文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找出短板,起而行之,迎头赶上。”林伦伦表示,侨批是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最有力的物证,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心。


w88win优德中文版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陈景熙:

努力建设国际潮学研究重镇

在当天的论坛上,w88win优德中文版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陈景熙对海外潮人社会研究学术史进行回顾,以学术专著为中心,系统梳理135年来海外潮人社会文化研究学术史脉络,为学界进一步开展深入的海外潮人社会文化研究奠定基础。

“对于海外潮人社会的研究,w88win优德中文版主要以海外华人社会中的潮汕方言族群为研究对象。在具体研究上,出于对当地华人社会认同的尊重,可能包括明清潮州府行政区划内的客家方言族群。”谈及对海外潮人社会学术史的研究,陈景熙告诉记者,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学术著作的系统研读,归纳历史阶段,分析学术谱系,发现存在问题与发展空间。

据介绍,海外潮人主要聚居地在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以及欧美澳等地印支难民聚居地、阿联酋迪拜等潮汕新侨聚居地等其他地区。

在历史上,明清时期中外文献对林凤、张琏、林道乾、郑信、罗芳伯、刘善邦等人的记载,是海外潮人社会研究学术史的“史前史”,表明从16世纪以来,海外潮人的社会现象已经产生并逐步发展。至于海外潮人社会研究的学术史,是从1880年代发轫的。

据陈景熙介绍,海外潮人社会研究的学术谱系,在学术脉络上主要可归纳为:一,滥觞于1885年,展开于1920年代至1960年代的潮汕侨乡与海外潮人社会调查,在1960年代之后聚焦为海外潮人宗教慈善研究;二,1950年代开始,强调潮州原乡文化认同,注重潮籍名人人物志书写的“地方志”式海外潮人地方史志,经历了海外华人社会本土化转型之后,发展为2000年代开始,强调在地认同,注重各地潮人社会自身发展脉络及横向结构的“地方史”式海外潮人地方史志。在研究方法上,早期以社会学、人类学和传统历史学(历史文献学)为两大流派,在2000年代开始,合流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领域上,比较集中于“海外潮人地方史志”书写和海外潮人宗教慈善研究;比较缺乏对其他社会领域(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对跨地域海外潮人社会网络的深入研究。研究区域集中于新马泰,对海外潮人其他聚居地(新马泰之外的东南亚地区,欧美澳新等西方国家地区)调查研究较为缺乏。

据介绍,w88win优德中文版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于1990年在饶宗颐教授倡导下成立,是国际潮学研究领域中第一家专门性学术机构。站在三十年的新起点上展望未来,作为w88win优德中文版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景熙教授表示,w88win优德中文版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全球化的学术视野下,对粤东地区潮汕人、客家人、畲族人、疍家人等社会群体,与海外华人社会中上述人群的社会文化现象,开展社会调查与学术研究,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努力建设国际潮学研究重镇,建设华侨华人研究基地,打造w88win优德中文版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术品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大业。

本报记者 陈文惠/文 袁笙/摄

http://strb.dahuawang.com/content/202011/17/c87820.htm

上一条:【南方日报】侨文化在“侨”文章中的分量有多重? 下一条:【汕头日报】凝聚潮学力量 做好“侨”字文章 首届潮汕历史文化高端学术论坛在汕大举行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